每年高考放榜時,幾家歡喜幾家愁,考后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就是查成績了,隨著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,我們查成績已經擁有了很多渠道,短信,電話,網頁,微信公眾號等等方式都可以。
那么大家有沒有想過,在沒有通訊設備的古代,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都是怎樣查成績的呢?這里我們以會試為例,因為古代的會試和我們現在的高考最為相似。
PART-01
科舉放榜
從長達1300多年的科舉,到歷經70年的高考,考試成績的公布是所有考生最緊張的時刻。古代查詢科舉成績的方式有兩種。第一種是我們常說的“金榜題名”時的金榜看,第二種就是等通知。
每年放榜都是在春天,稱為“春闈”,榜單貼在禮部貢院的外墻上,時間一般是在五更左右,也就是現在的凌晨三點到五點的時間。榜單一般用四張黃紙齊齊排開,上書禮部貢院四個字,然后從一甲第一名開始,往下排名,稱為皇榜。
在唐朝時期,民風開放,讀書人也比較豪放,到了放榜時刻,就聚攏在貢院外頭,爭先恐后擠過去看有沒有自己的名字,甚至曾有人不顧貢院墻上遍布的荊棘,直接爬過去把榜單撕了下來,我們可以看出考生們的心情與現代學子的心情可謂如出一轍。
到了明清時期,即使內心很關心成績,但是也不會一窩蜂地擠在貢院外頭,大部分都是讓自己的書僮小廝等放榜,一旦發現自己少爺的名字,這些書僮就會連忙奔回家中報喜。
另一種“等”則主要針對外地的考生,他們一般考完就回家了,因為考試與放榜隔著一些時日,這類考生就是在家里等消息。如果考上了,主考官會專門差人去考生家里報喜,就像等高考短信一樣,只不過是有人來家里通知你。
PART-02
金榜題名
古代人的科舉究竟有多難考?縱覽1300余年的科舉制度,應試者不計其數,新科狀元也只不過649位罷了。許多名流千古的臣子、詩人,大都是科舉幾次才榮登金榜。
詩圣杜甫三次科舉落榜,韓愈考了第四次才考中進士,孟郊四十六歲第三次赴京科考,才登上了進士第。放榜之日,孟郊喜不自勝,當即寫下一首《登科后》,表現出極歡喜的心情。
《登科后》
昔日齷齪不足夸,今朝放蕩思無涯。
春風得意馬蹄疾,一日看盡長安花。
即使少年才子白居易,一生恃才傲物,竟然也不能免俗地在高中之后寫下一首及第詩。
《及第后歸覲,留別諸同年》
十年??鄬W,一上謬成名。
擢第未為貴,賀親方始榮。
時輩六七人,送我出帝城。
軒車動行色,絲管舉離聲。
得意減別恨,半酣輕遠程。
翩翩馬蹄疾,春日歸鄉情。
唐伯虎參加考試時曾受到主考官大學士梁儲的賞識,之后唐伯虎寫以詩表謝意。梁儲惜才,把唐伯虎推薦給了主考官程敏政,由于唐伯虎考試前拜見過主考官,恰好他又考得非常的好,被人告發“泄題”。
《七律詩贈恩師梁儲以表奪魁之志 》
壯心未肯逐樵漁,秦運咸思備掃除。
劍責百金方折閱,玉遭三黜忽沽諸。
紅綾敢望明年餅,黃絹深慚此日書。
三策舉場非古賦,上天何以得吹噓。
古代,科舉考試后一旦高中狀元,會披紅掛彩、敲鼓嗚金、騎馬游街、前呼后擁,好不威風。官府會為高中及第后的學子舉辦盛大的慶祝宴會,“慶功宴”分為“文宴”和“武宴”,分別對應“文科”、“武科”?!拔难纭庇新锅Q宴、瓊林宴,“武宴”有鷹揚宴、會武宴,是古代著名的科舉四宴,儀式感滿滿。
無論是古代科舉,還是如今的高考,十年寒窗,學子們均是為了心中的夢想而戰。科舉放榜盛況和今日高考相似,學子們的期盼、激動、狂喜、失落等復雜難言的情緒是共感的。古往今來幾千年的歲月,變的是社會環境與考試形式,不變的是無數青年投身于國家建設中的波瀾壯闊。最后,祝所有高考考生查分順利,金榜題名!